首页

黑冰女王 在线视频

时间:2025-05-24 16:12:42 作者:华人画家晨晓:用“中国好色彩”点亮校园文化建设 浏览量:58858

  劳动时间长,拿到的报酬却很微薄;实习岗位上受了伤,无法获得工伤赔偿……权益受侵害难维权,让职校生实习遭受到多方诟病。与此同时,用心培养后很难留住优秀实习生,付出的人力物力“竹篮打水一场空”等情况,也让企业维护自身权益时犯难。为破解实习期“双向侵权”的问题,记者进行了走访。

  实习遭侵权,只能默默忍受

  “要不是为了拿到实习证明,我当时真不想干了。”已经正式入职重庆某汽车制造公司的员工小宇说起此前的实习经历时,满是怨气。自己学的是汽车电器制造设备专业,却被安排到销售岗实习。更令他憋屈的是,实习协议上签订的报酬是每月2000元,可企业以没有完成销售业绩等理由进行扣除,每个月只能拿到1000元左右。

  重庆得兴律师事务所律师彭鑫阳指出,实习生遭遇权益侵害主要体现在劳动报酬权、休息权、职业安全卫生权三个方面,由于缺乏维权途径和手段,虽然受到了不公正对待,气愤之余却只能默默忍受。

  彭鑫阳强调,在职校、企业、学生签订的三方协议内容中,必须在工作报酬及支付方式、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安排、责任保险与伤亡事故处理办法、实习考核方式等明确各方违约责任。“实习期间还要懂得搜集证据,一旦自身权益遭遇侵害,及时向当地教育行政部门举报。”

  企业白忙活,同样很受伤

  “难管、难教、难留。”重庆两江新区一家企业的负责人向记者道出了感受。该负责人说,如今的现代制造业等领域,职业院校毕业生是一线新增从业人员的主要来源。因此,企业对于前来的实习生很重视,通常会安排到优秀的项目小组,由资深的技术人员开展“传帮带”,期望他们能够快速成长。可是,有部分实习生抱着“混日子”的消极心态,要么在工作中挑三拣四,要么不服从部门岗位的管理,辜负了企业的付出,使得企业权益遭受损害。

  “留不住优秀实习生”也令企业头痛。在某电子科技公司担任技术主管的许女士表示,他们企业从2020年就与多家职业院校达成了校企合作战略,每年会推荐优秀的应届毕业生前来实习。

  对于这些学生,企业格外珍惜,从工作岗位的安排到师傅的指派,都愿意把最好的资源贡献出来。可是,有些优秀的毕业生实习期结束后,却表示不愿意留下来。“企业付出了那么多人力和物力,到最后白忙活,让企业很受伤。”许女士说。

  创新制度,维护双方权益

  在杭州一家知名电子产品制造企业内,有近50名员工毕业于重庆能源职业学院,部分员工已成长为企业各生产线上的骨干。

  “我们改变了传统的实习实践模式,不再派遣学生入厂顶岗,而是和相关企业建立产业学院、职教联盟,成立‘校中厂’等实习基地,提前培训学生。”据该学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产业学院相当于一个“现代化微型工厂”,既是育人平台,又是生产平台。

  从事职业教育规划研究工作的董建云谈到,校企合作从“相加”走向“相融”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边学习边实习,毕业即就业,既可以让学生的权益得到保障,又可以为企业降低人才流失的风险,可谓是一举两得。”

  “除了实习实践模式,制度也需要进一步完善和创新。”董建云建议,可探索设立黑名单制度,将有违规实习行为的职校、有恶意侵权行为的企业、有不良表现的实习生等列入黑名单,在学校评级、企业社会信用测评、实习生就业证明方面进行公示和曝光。通过搭建实习生、职校、企业三方综合评价体系,形成相互监督的格局。

  同时,记者关注到,以往实习期间发生伤亡,因无法被认定为工伤导致学生维权困难的情况,随着国内多地出台新政,将得到改变。

  据了解,北京、上海、重庆、浙江、海南等多地均发布相关通知和意见,进一步扩大工伤保险覆盖范围,将实习生纳入工伤保险体系。其中明确,按学校规定到实习单位实习,且实习单位按规定支付劳动报酬的年满16周岁的在校学生,用工单位为其参加工伤保险后,参保缴费、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待遇享受等按照工伤保险相关政策规定执行。

  “将职校实习生纳入工伤保险体系,既可以把职业风险降低,让实习生工作起来多一份心安,又有助于帮助企业稳定这部分劳动力。”董建云说。

  黄仕强

  (工人日报) 【编辑:付子豪】

展开全文
相关文章
世界客家首府福建长汀:汀州古城传统文化氛围引游客

夏令营活动融合了戏剧体验与北京文化艺术探寻Citywalk。当天上午,孩子们观看了全景沉浸式儿童互动剧《童游山海之守护兽狐小九》,这是一台集“视、听、玩、学、忆”多维度于一体的沉浸式戏剧。随后,在专业儿童戏剧导师的带领下参加戏剧教育工作坊,感受全程互动体验教学。

“中国为金砖合作贡献重要力量”(互利共赢 团结合作)

近日,中国第22批赴黎维和部队多功能工兵分队官兵走进位于黎巴嫩南部的库雷拉中学,通过开展文化交流活动,传播中国文化,展现中国军人良好形象,增进中黎两国的友谊。

2001年婚姻法修正,短短几个月的时间里,立法机关收到4600多封立法建议书,参与者涉及各行各业,既有90岁的老人,也有年仅13岁的孩子;

财政部3月将在香港发行120亿元国债

2023年,招行充分发挥“全行服务一家”的优势,通过“产品+客群”场景化经营模式,为汽车、绿色能源、医保医疗、通信、电力、装备制造等重点行业客户提供专属信贷支持。2023年,招行供应链融资业务量达8187.33亿元,较上年末增长23.68%;服务核心企业6556户,上下游客户39490户。

大厂和创企,谁能跑出中国Sora?

这次文本谈判成功完成,是在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的牵头协调下,历时6年才实现的。相关机构测算,《投资便利化协定》若顺利生效实施,可以为全球带来高达1万亿美元的经济增长收益。

相关资讯
请市民商户来“找茬” 优化营商环境成“新春第一会”关键词

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表现为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推进更大范围的开放,首先需要回答“谁来开放”。作为一个国土面积辽阔、区域差异较大的发展中大国,我国对外开放具有鲜明的区域渐进性,从东南沿海城市先行先试,再分阶段、分层次向内陆地区推进,并逐步拓展到全国。这种区域开放渐进性,彰显了中国作为一个超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在妥善处理开放、稳定和发展关系上的高超智慧。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需巩固东部沿海地区开放先导地位,这种“先导”作用将体现在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最好水平,进一步推进全方位高水平开放,培育国际竞争新优势;需提高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开放水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应立足自身禀赋,着力提高国际通道的通行效率,充分利用超大规模国内市场优势,提升对国际资源要素的吸引集聚能力。更大范围的开放,还需回答“向谁开放”。在更加严峻复杂的国际环境下,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开放对象上需从以面向发达国家为主的开放逐渐转变为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相结合、更加重视发展中国家的开放,不断扩大我国对外交往的“朋友圈”。推进更宽领域的开放,这实际上回答的是“开放什么”的问题。在投资领域开放上,我国依循先制造业后服务业的次序稳步推进,并持续放宽服务业市场准入。随着《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24年版)》的施行,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已实现“清零”。当前,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服务业开放既是重点,也是难点。对此,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创新提升服务贸易,全面实施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推进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示范”。自贸试验区(港)等开放平台将进一步发挥试验田作用。构建更有活力的开放型经济体系,需要回答“开放到什么程度”这一问题。完善公开透明的涉外法律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改善政府服务……进入新时代,我国积极推动从商品和要素流动型开放向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等制度型开放转变,推动形成更高层次开放新格局。

热门资讯